摘要

河流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该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应力的影响。基于密西西比河塔伯特兰丁站长期水文资料,本文采用百分位法、Mann-Kendall法等统计方法对近40年密西西比河入海水体悬沙浓度进行分析,探究密西西比河通过“鸟足状”三角洲进入墨西哥湾的水体悬沙浓度变化过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1976-2015年期间,密西西比河入海水体悬沙浓度展现阶段性下降趋势,其中第一时期即1976-1987年期间,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相对较高,平均值为0.33 kg/m3;第二时期即1988-2015年期间,悬沙浓度较低且平均值为0.25 kg/m3。(2)密西西比河日径流量与悬沙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高斯分布。与1976-1987年相比,1988-2015年期间水沙关系曲线较为扁平,日均超过0.60 kg/m3的高悬沙浓度事件明显减少。在低流量及起动流量阶段,悬沙浓度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流量接近20 000 m3/s时,悬沙浓度达到最大值,流量高于20 000 m3/s后,悬沙浓度反而随着流量增加而减小。同时,密西西比河月均水沙关系在1976-1987年期间呈双绳套样,1988-2015年期间则呈现“先沙后水”的顺时针单一型绳套样。(3)分洪工程建设及土壤保持措施是影响密西西比河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的主要原因。其中,工程建设减少了河道沿程沉积物物源,土壤保持措施使土地侵蚀减少,从而使得悬沙浓度保持较低水平。此外,极端水文事件对密西西比河入海悬沙浓度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