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的445例HBV相关ACLF住院患者(其中LAM治疗333例,ETV治疗11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临床生化指标、凝血指标、抗病毒药使用情况、人工肝治疗及24周生存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24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组的球蛋白(Glb)、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Cr)、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较ETV组高,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ETV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的年龄、肝硬化、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TBil、INR、白细胞(WBC)、MELD评分较存活组更高,白蛋白(Alb)、GGT、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钠、PTA、甲胎蛋白(AF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HBe Ag阳性率较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抗病毒药物使用(LAM∶E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PTA降低、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是24周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抗病毒药LAM和ETV之间的选择并不影响HBV相关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年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胆碱酯酶及PTA降低、DBil升高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人工肝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 单位
    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