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ORM-3在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皮质神经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 168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CORM-3组和iCORM-3组, 每组42只。后3组大鼠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 CORM-3组在复苏结束后立即向股静脉注射CORM-3(4 mg/kg), iCORM-3组立即向股静脉注射iCORM-3(4 mg/kg)。假手术组和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只注射含DMSO的等量生理盐水。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的制备方法为:通过股动脉放血将平均动脉压降至25~35 mmHg并维持60 min, 随后将收集的血液在15 min内回输体内达到初始血压水平作为复苏, 必要时输注生理盐水。于复苏结束后12 h处死大鼠取皮质, 采用气相分析法测定皮质区一氧化碳(CO)含量,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皮质区细胞核内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BTB-CNC异体同源体1(Bach1)及细胞质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白介素(IL)-1β和IL-18的表达,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活化caspase-1-Cy3/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FITC/DAPI阳性细胞数, 计算皮质神经元焦亡率。最后于复苏后30 d行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失血性休克复苏组、CORM-3组和iCORM-3组在复苏后12 h时皮质区CO含量增加, 皮质神经元焦亡率升高, Nrf2/Bach1比率上调, HO-1、IL-1β和IL-18表达上调, 跨格次数和直立次数减少, 中央停留时间延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血性休克复苏组和iCORM-3组比较, CORM-3组在复苏后12 h时皮质区CO含量增加, 皮质神经元焦亡率降低, Nrf2/Bach1比率上调, HO-1表达增加, IL-1β和IL-18表达下降, 跨格次数和直立次数增加, 中央停留时间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RM-3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焦亡率, 缓解认知功能障碍, 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Bach1比例后增加HO-1表达有关。

  • 单位
    沧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