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六州歌头》的“示范名作”为贺铸、张孝祥作品。继二人之后,虽有词人填写此调,却未再出现名作。这一方面是因为后续词人所选题材不再适宜原调风格。再者,《六州歌头》三言句群偏多,且韵脚密集,旋律紧凑。词人对三言句群的大规模删减及长句式的插入促使此调丧失本色。加之南宋词人以文为词、以对话为词的章法改造,《六州歌头》已基本偏离豪放格调。通过比较此调与其他长调的句群搭配,可再度凸显《六州歌头》变体之作形成的差距缺失。它们进一步衍生出词体歌、辞关系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