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大鼠膝关节软骨IL-1、BMP-2表达及肢体功能评价

作者:王莹*; 王辉; 杨益民; 任志伟; 王民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0(05): 594-600.
DOI:10.13753/j.issn.1007-6611.2019.05.013

摘要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大鼠膝关节软骨BMP-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和IL-1(interleukin-1)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探讨脊髓损伤后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对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方法清洁级3月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pinal cord injury,SCI) 18只、对照组18只。脊髓损伤组采用改良的Allen打击法建立模型,对照组仅行T10椎板切除术。分别在术后第1,2,3,4,5,6周观察大鼠后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并记录结果。术后第1,3,6周取大鼠膝关节软骨常规石蜡包埋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P-2和IL-1阳性细胞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改良Rivlin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损伤后第1周是运动功能下降最明显时期,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伤后6周的恢复期内,对照组BBB(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高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伤后第1周关节软骨IL-1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第3周BMP-2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第6周时IL-1与BMP-2的阳性表达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关节软骨中IL-1表达较强;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BMP-2的表达逐渐增强。改良Rivlin斜板实验可作为脊髓损伤后大鼠一般行为的观察指标,BBB评分可作为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案。

  • 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