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分别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总失血量、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术前及术后2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ODI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多于对照组,总失血量和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2周,观察组腰背疼痛VAS评分、伤椎后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各有优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