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与"新清史"提出的"边缘也是中心"的观点进行对话,基于"文化区"理论和"二元社会结构"理论来分析海南作为边疆地区的牌坊文化,最后得出"从边缘看中心"的观点。通过阐述海南边缘地区与中心文化区的关系,论证双方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从边缘的海南窥见古代大一统社会文化的中心元素,并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再次探讨海南虽身在"边缘"但心向中央的"中心化"倾向,从官方("父爱式""亲戚式"支持关系)与民间(蜂王、工蜂)不同类型的牌坊出发论证海南地区内部的中心化。因而,在古代海南牌坊的建设中,受到"伞式"社会自上而下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央和各级政府通过资金投入、官方扶持、地方申报等方式形成了各类"官方"牌坊;而民间在宗族族长、乡绅等的带领下,通过百姓自发的集资合作建造了各类"民间"牌坊。最后得出结论:边疆并不能替换中央,但是我们可以从边缘地区的中心性特点去论证传统的中国社会,并通过多区域、多民族的历史现实去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