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确定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地位,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读者及其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受到"召唤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历史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间接影响翻译效果。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在评析李清照《一剪梅》雷克斯罗斯译本的基础上,指出: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在诗歌形式、意象传达和意境营造上表现突出,雷克斯罗斯"创意英译"的翻译策略遵循了译者主体性的客观规律,是诗歌翻译创新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