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儒户来源复杂,主要由元代遗留儒户、明初业儒者、皇帝赐籍、先贤后裔四部分组成。儒户是一种身份性户籍,依来源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的经济地位,而业儒是儒户的本业。正统以后,儒籍民籍化已是大势所趋,并逐步成为民籍的二级户籍。至明末,儒籍又出现了新动向,四氏贤裔和至圣裔籍出现,成为儒籍的二级户籍。就四氏贤裔、至圣裔籍与民籍、儒籍的关系来看,明代户籍结构显然是层级的,而不是平行的。明代儒籍的分化演变,是在户籍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