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水水肿大鼠模型的麻黄拆分组分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

作者:张宇涵; 徐瑞齐; 曾梦楠; 吴媛媛; 叶珊; 李本科; 曹兵; 冯卫生; 夏永刚; 郑晓珂*
来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24, 35(01): 65-76.
DOI:10.19378/j.issn.1003-9783.2024.01.008

摘要

目的 基于风水水肿大鼠模型探讨麻黄拆分组分(生物碱、非生物碱、多糖)的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物碱组(51.48 mg·kg-1)、非生物碱组(215.28 mg·kg-1)、多糖组(276.12 mg·kg-1)、麻黄组(麻黄水煎液4 670 mg·kg-1)及通宣理肺丸组(阳性药组,4 326 mg·kg-1)。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结合吹风刺激的方式建立风水水肿大鼠模型,以大鼠出现四肢浮肿、恶风、弓背、毛松、喷嚏、流涕、小便减少等症状为造模成功。采用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通过氨水诱咳实验观察大鼠咳嗽状况;测定大鼠汗腺分泌功能、自主活动次数、睡眠时间;通过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自主活动情况;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仪检测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检测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测定心、肝、脾、肺、肾各脏器系数;生化指标检测:尿液中的尿蛋白(UP)、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清中的肌酐(CER)、尿素氮(BUN)、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浆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T)、生长抑素(SS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其活性氧(ROS)水平;HE染色法观察相关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呼吸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其中生物碱和多糖组分的效果接近麻黄;肺泡壁肿胀减轻,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及上皮细胞脱落现象有所缓解,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生物碱组分改善效果最为显著;BALF中的IL-4、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生物碱组分的改善效果最接近麻黄;肺组织细胞的凋亡率及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作用效果为生物碱组分>多糖组分>非生物碱组分。(2)泌尿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足趾汗腺着色点数显著增多(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增加(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CRE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尿液中U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血清BUN水平及尿液MAU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3)中枢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睡眠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麻黄组、生物碱组、多糖组及通宣理肺丸组大鼠的活动总距离显著延长(P<0.05,P<0.01)。生物碱组分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且接近麻黄,提示麻黄生物碱组分的药性偏升浮。(4)消化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麻黄多糖组大鼠的胃残留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及血浆GT水平显著升高(P<0.01);非生物碱组大鼠的血浆SST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果 提示,麻黄多糖组分的药性偏沉降。(5)循环系统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生物碱组大鼠的心脏LVFS明显升高(P<0.05)。结论麻黄生物碱组分表现出升提趋上、轻浮宣散之势,药性偏“升浮”,多糖组分表现出趋下之势,药性偏“沉降”,可能是麻黄发挥“宣发肺气、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功效的物质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