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5年以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再撕裂率及再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庆欣; 张磊*; 张晟; 石慧生; 孙晋; 马佳;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邓南凌
来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 40(06): 427-432.
DOI:10.16038/j.1000-6710.2021.06.002

摘要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肩袖再撕裂率以及肩袖再撕裂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有92名患者接受了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手术,到本研究最终5年时的随访节点,共有55名患者完成最终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62岁(41~70岁)。撕裂大小根据Cofield提出的术中测量肩袖撕裂大小分型:小撕裂(<1 cm)、中等撕裂(1~3 cm)、大撕裂(3~5 cm)和巨大撕裂(>5 cm)。其中小撕裂5例(9%),中等撕裂19例(34.5 %),大撕裂23例(41.8%),巨大撕裂8例(14.5 %)。术后平均随访71.2个月(66~78个月)。术后采用超声对肩袖的完整性进行评估,根据超声下Sugaya分型将Sugaya Ⅰ、Ⅱ及Ⅲ型定义为肩袖愈合,Ⅳ型和Ⅴ型定义为再次撕裂。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 -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来进行评估。同时本研究采用物理称间接测量法分别对再撕裂组和愈合组的肩关节在肩胛骨平面的外展肌力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组间外展肌力差值进行统计。结果:55名患者中有45例(81.82%)肩袖完全愈合,10例(18.18%)出现了肩袖再撕裂,再撕裂率18.18%,其中小撕裂、中等撕裂、大撕裂和巨大撕裂的术后再撕裂率分别为40%、5.2%、17.3%和37.5%。Type 1型和2型撕裂分别占30% (3例)和70% (7例)。所有患者Constant评分从术前41.00提高至术后92.00(P<0.001),ASES评分从术前41.33提高至术后88.00(P<0.001),即无论肩袖缝合术后是否出现再撕裂,其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愈合组术后双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差值平均为1.1±0.82 kg,再撕裂组为3.0±0.88 kg。两组间外展肌力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全层肩袖撕裂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再撕裂率,术后再撕裂患者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较术前仍有明显提高,但术后再撕裂组患者的外展肌力明显低于肩袖愈合组,外展肌力的减弱对术后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