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运动耐受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过的稳定期COPD患者34例。按照GOLD 20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肺功能分级标准和综合评估分组标准进行亚组划分,均给予20 d的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AT评分和mMRC评分,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中度组、B组患者FEV1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47,P值均>0.05),重度组、极重度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EV1较治疗前上升(t=6.81、11.15、3.07、7.22,P值均<0.05)。(2)PaO2变化:中度组、重度组、B组、C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7、0.77、1.53、0.15,P值均>0.05);极重度组、D组患者治疗后PaO2较治疗前上升(t=2.98、3.08,P值均<0.05)。(3)PaCO2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t=5.97、8.22、6.82、5.28、5.64、7.45,P值均<0.05)。(4)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t=2.84、9.11、8.16、3.70、5.27、7.68,P值均<0.05)。(5)CAT评分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后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4.10、7.67、11.13、7.05、2.91、11.90,P值均<0.05)。(6)mMRC评分变化:中度组、B组、C组治疗前后mMR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1.00、0,P值均>0.05),重度组、极重度组、D组患者治疗后mMR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t=2.74、3.00、5.34,P值均<0.05)。结论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肺通气功能受损严重和症状严重的患者获益更多。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