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子宫内膜炎(CE)对首次胚胎移植失败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 共5 605个周期, 患者经历了首次胚胎移植失败后, 均进行宫腔镜检查, 必要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联合诊断CE。分为非CE组(5 033个周期)和CE治疗组(572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 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本研究计量资料采用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对活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首次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的CE发生率为10.21%(572个周期)。非CE组女方年龄为31.0(29.0, 34.0)岁, CE治疗组为31.0(29.0, 34.0)岁(P<0.001)。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E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为9.0(8.2, 10.3)mm, 高于非CE组的9.5(8.6, 11.0)mm(P<0.001)。非CE组和CE治疗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60.3%(3 035个周期)比63.1%(361个周期), P=0.193]、早期流产率[17.1%(520个周期)比20.5%(74个周期), P=0.112]、活产率[49.2%(2 477个周期)比49.3%(282个周期), P=0.9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方年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囊胚级别是活产率的相关因素, OR值(95%CI)分别为0.94(0.93~0.96)、1.10(1.06~1.14)和2.07(1.84~2.32), 均P<0.001。与非CE组相比, CE治疗组并不影响移植后的活产率, OR值(95%CI)为0.99(0.82~1.18), P=0.882。结论对于首次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 再次冻融单囊胚移植前, 建议宫腔镜检查, 必要时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联合筛查CE, CE患者经规范治疗后, 可获得与非CE患者相似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