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3对SD大鼠体外循环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志法; 陈涛; 赵婷; 殷强; 孙国成; 朱海龙; 顾春虎
来源:心脏杂志, 2016, 28(04): 419-423.
DOI:10.13191/j.chj.2016.0111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对大鼠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心功能下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体外循环组(CPB组)、外源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治疗体外循环组(NAD+治疗组),每组10只(n=10)。麻醉复苏后1 h,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短轴缩短率(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处死SD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AMPK、p-AMPK和心肌细胞膜Glut-4的蛋白表达及SIRT3和AMPK的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CPB组在CPB后血糖升高(P<0.05),心功能下降(P<0.05),具体表现为LVIDs和LVIDd值升高(P<0.05)、FS和LVEF值下降(P<0.05),CPB后SD大鼠心肌的SIRT3活性下降(P<0.05),下游的AMPK磷酸化水平及AMPK活性下降以及心肌细胞膜Glut-4的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预先采用外源性NAD+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P<0.05),提高CPB后SD大鼠心肌SIRT3的活性,促进心肌AMPK的磷酸化和该酶活性的升高(均P<0.05),并增加CPB大鼠心肌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P<0.05);与CPB组相比,NAD+治疗组心功能降低有所改善,表现为LVIDs和LVIDd值下降、FS和LVEF值升高(均P<0.05)。结论NAD+治疗可明显改善SD大鼠CPB后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进而增加下游AMPK的磷酸化和该酶活性,以及增加心肌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并促进CPB术后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及ATP的生成有关。

  • 单位
    西京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