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下菌群与病情及种植修复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130例CP患者作为CP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龈下菌斑中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坦菌(T.f)、中间普氏菌(P.i)的数量,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随访种植修复后1年植体周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口腔链球菌、口腔乳杆菌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P组患者病情越重,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及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越高(均P<0.05)。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与龈沟液中TNF-α、IL-6、MMP9水平呈正相关。CP组患者龈下菌斑中A.a、P.g、T.f、P.i数量大于等于中位数者种植修复后植体周炎累积发生率较A.a、P.g、T.f、P.i数量小于中位数者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CP患者龈下致病菌A.a、P.g、T.f、P.i的增多与病情加重、炎症反应激活及修复治疗后植体周炎的发生有关。
-
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