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界定及影响内瘘功能的静脉内径数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因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而接受内瘘修复手术患者的内瘘相关血管的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以本中心正常使用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和诊断正确度,并得出可行的截断值。结果42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4.63±2.44)岁,平均透析龄(43.29±2.44)个月,平均内瘘丧失功能时间7.00(6.25,14.25)d。6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56±2.00)岁,平均透析龄27(14,53)个月,平均内瘘使用时间20.0(11.5,41.0)个月。研究组患者平均内瘘静脉最小内径(1.57±0.07)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4.04±0.23)mm;对照组患者内瘘静脉最小内径(3.34±0.11)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5.36(4.52,6.45)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判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ROC曲线下面积0.979,95%CI为0.9590.998。当截断值取2.40 mm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患者的内瘘静脉内径最小值明显小于内瘘正常使用的患者,静脉最小内径绝对值可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指标之一。
-
单位浙江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