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地表水冰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冰封期重金属、营养盐在冰-水体系的分布特征,室内模拟实验则侧重于研究冻融过程中污染物在冰-水体系中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冻融条件下污染物在冰-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迁移规律,尚未明了。因此,笔者以溶解性有机物(DOM)为研究对象,探究溶解性污染物在冰-水-沉积物体系中的分布变化规律。结合总氮(TN)、总磷(TP)等指标分析不同物质在冻融过程中的关联特征,以环境雌激素类非挥发性有机微污染物为特征污染物,剖析其在冰水相变过程中的质量浓度变化动态特征。[方法]设置室内控制实验,测定冻融过程中冰水两相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总氮(TN)、总磷(TP)、溶解有机碳(DOC),并对三维荧光特征指数、SUVA_(254)、TN、TP、DOC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排除沉积物影响的前提下,测定冻融过程中冰水两相双酚A(BPA)、雌二醇(E2)、炔雌醇(EE2)的质量浓度。[结果]1)冻结过程中水相的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色氨酸峰、类酪氨酸峰、类腐殖酸峰的荧光强度增强,TN、TP含量增加至原水样的1.47、1.13倍,说明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冷冻浓缩效应,类色氨酸、类酪氨酸、类腐殖酸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由冰相向水相迁移。在水体完全冻结时,冰相的类色氨酸峰、类酪氨酸峰、类腐殖酸峰荧光强度小于原水样,TN、TP含量降低至原水样的0.76、0.87倍,说明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进一步向沉积物迁移,最后在溶解过程中,由沉积物向水体释放。但溶解过程中沉积物向水体释放的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P的量少于冻结过程中迁移的量,意味着部分污染物在此过程中富集在沉积物中。2)通过测定冻融条件下冰水两相中BPA、E2、EE2的质量浓度发现,在冻结过程中BPA、E2、EE2向水相中迁移,但迁移速率有所不同。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融过程中SUVA_(254)和TP显著正相关,在冻融的影响下,芳香族物质与含P溶解性物质迁移趋势的关联较为紧密。[结论]在冻结过程中,污染物尤其是芳香类污染物向沉积物迁移并富集在沉积物中。冰体融化过程中,在温度、外界扰动的影响下污染物由沉积物向水体释放。因此在地表水冰层形成过程中,冰下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同时水体中污染物向沉积物迁移,停留在沉积物中。春季冰层融化,停留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导致春季地表水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 单位
    重庆大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