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视野水平视觉刺激下事件相关电位(ERP)波形成分(N1、P2)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取裸眼视力0.1及以上的志愿者30名,采用Oddball实验范式分别呈现10°和30°视野水平的刺激图片,采用Neuroscan放大器连续记录并获取标准和偏差刺激条件下诱发志愿者10°和30°视野水平时ERP的N1、P2成分,并比较不同视野下N1、P2成分的峰值潜伏期和平均振幅的差异。结果在标准刺激条件下,30°视野水平时志愿者N1、P2成分的平均振幅分别小于10°视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偏差刺激条件下,与10°视野水平比较,30°视野水平时志愿者N1和P2成分的峰值潜伏期延长、N1成分平均振幅下降(P <0.05)。结论随视野范围增大,志愿者ERP波形的N1、P2成分振幅减小,潜伏期延长。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