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人牙源性iPSCs的重编程效应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原代培养人牙髓干细胞(DPSCs)和根尖乳头干细胞(SCAP),仙台病毒重编程系统将两种细胞诱导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s),比较两种iPSCs的形态、重编程效率及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eV及外源性转录基因的表达。结果人DPSCs、SCAP均重编程为iPSCs,具有典型ES样克隆形态,重编程效率分别为(0.68±0.02)%、(0.7±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编程时间分别为(26.0±2.1)、(27.0±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两种iPSCs无外源性病毒或转录基因序列的表达。结论人DPSCs和SCAP可重编程为无病毒、无转录基因iPSCs,是iPSCs的理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