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理论界仍未能就"暗中执法"达成共识。究其原因,即在于对"暗中执法"的界定混乱、对行政指导价值的忽视、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目的解释不全面。但随着我国道路交通规划布局的不断完善,"暗中执法"已然具有了可明确之内涵。而时下极力强调法治政府建设,"暗中执法"客观上确以"处罚为导向",通过教义审视,既抵触法律保留,更不合比例。其实质上是我国传统上"重实体、轻程序"的正义观体现。交通执法部门应坚定采行政指导式般公开执法的决心与信心,并采必要的补足规制之策:有条件适用"指导式"执法;突出交通指示符号标志;普遍化"电子眼"式执法的适用;完善"电子眼"式非现场执法的处罚程序;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交通管理监督机制。同时,反思"让逆行者纠正逆行者"等执法创新,恪守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权力限制与权利保障"精髓,积极探索合理且合法的人性化执法之道。这对于我国交通部门法治建设而言,或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