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前后大米淀粉结构与理化性质分析

作者:卢紫君; 赵时珊; 蔡芳; 蔡沙; 隋勇; 施建斌; 熊添; 何建军; 陈学玲; 范传会; 家志文; 梅新
来源:现代食品科技, 2022, 1-11.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22.6.0715

摘要

对比分析陈化前后6个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体积平均粒径(D_([4,3]))、结晶度及糊化起始温度(T_o)、峰值温度(T_p)、终止温度(T_c)、热焓(ΔH)分别介于17.24%~22.69%、5.74~7.09μm、16.45%~18.19%、64.77~73.03℃、71.73~81.13℃、77.17~87.40℃、12.62~18.44 J/g之间,陈化后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p<0.05)上升,结晶度显著下降,陈化对淀粉晶型及短程有序性无明显影响;陈化对回生前后大米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大米淀粉经回生处理后,T_o、T_p、T_c及ΔH明显下降;随着温度升高,大米淀粉溶解度与膨胀度明显上升,陈化降低了大米淀粉膨胀度、溶解度和透光率。大米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其T_o、T_o'(回生淀粉T_o)正相关;大米淀粉的D_([4,3])与其T_o、T_o'、透光率正相关;大米淀粉结晶度与其T_o、ΔH、ΔH'(回生淀粉ΔH)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稻米资源合理利用、陈米资源高效利用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