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乳腺外Paget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刘颖; 张新华; 余波; 石群立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 30(11): 1211-1214.
DOI:10.13315/j.cnki.cjcep.2014.11.003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MPD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存档HE切片,采用En Vision两步法对20例EMPD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分析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关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EMPD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5388岁,中位年龄70岁。眼观:皮损呈湿疹样改变;镜检:表皮内见数目不等的Paget细胞呈单个散在、巢状或腺样分布;免疫表型:20例均表达CK7,不表达CK5/6、p63。23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复发8例,4例复发后死亡,复发8例中6例切缘阳性。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真皮层浸润组和无真皮层浸润组(P<0.01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切缘阳性组和切缘阴性组(P<0.01和P<0.05)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变范围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K7是Paget细胞较敏感和特异的免疫标志物,肿瘤伴表皮下浸润、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征。

  • 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