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纹状体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2只大鼠共分为3组:对照组(n=10),帕金森病(PD)组(n=12),LID组(n=10)。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LID大鼠模型。两组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剂SKF-38393、quinpirole,受体拮抗剂SCH-23390、haloperidol,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检测纹状体棘状神经元(SMSNs)电生理活动的变化。结果LID组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较对照组及PD组明显增多(P<0.05)。SKF-38393对LID组SMSNs自发性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LID组SMSNs的半抑制浓度(IC50)较PD组明显下降(P<0.05)。Quinpirole对LID组SMSNs的IC50与P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ID大鼠SMSNs的自发性电活动增强,D1受体介导的神经元电活动敏感性增高。

  • 单位
    同济医院; 同济大学; 神经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