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一线治疗失败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免疫学特征及对艾曲泊帕的疗效反应差异。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一线治疗失败后接受艾曲泊帕治疗的ITP患者。共纳入58例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气不摄血证组(22例)、瘀血内阻证组(9例)、血热妄行证组(13例)和阴虚内热证组(14例)。对各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特征进行比较,并评估各组接受艾曲泊帕的疗效反应。结果 接受艾曲泊帕治疗前,瘀血内阻证组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16.91%±7.24%)及计数[(230.33±188.35)×106 L-1]均高于气不摄血证组[9.76%±6.33%,(109.38±76.60)×106 L-1]及血热妄行证组[5.82%±3.70%,(52.50±40.91)×106 L-1](均P<0.05),而各组间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不摄血证组、瘀血内阻证组、血热妄行证组和阴虚内热证组患者艾曲泊帕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22.2%(2/9)、61.5%(8/13)和78.6%(11/14),其中瘀血内阻证组与阴虚内热证组、气不摄血证组疗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外周血NK比例可能参与了ITP不同中医证候患者对艾曲泊帕疗效反应的差异,高NK水平在ITP瘀血内阻证患者中较为多见,预期疗效反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