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frugiperda 听觉基因 Cut和 Spalt 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在其听器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草地贪夜蛾的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上查找并下载草地贪夜蛾 Cut和 Spalt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PCR)技术检测 Cut和 Spalt 基因在草地贪夜蛾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通过RT-PCR技术克隆 Cut和 Spalt基因的干扰片段,然后采用RNAi和qPCR技术验证干扰效率并观察虫体的发育表型。【结果】 草地贪夜蛾 Cu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 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9.19%,Spal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美洲棉铃虫 Helicoverpazea 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15%。Cut和 Spalt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和成虫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蛹期第7天和成虫头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设计并扩增获得草地贪夜蛾的 Cut和 Spalt基因的干扰片段,长度分别为 486bp和 317bp。RNAi表明,在幼虫第5龄期干扰可显著降低 Cut和 Spalt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成虫出现听器和翅发育异常的现象。【结论】 Cut和 Spalt 基因的沉默会使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并影响成虫听觉器官和翅的发育。
-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