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在心肌梗死(MI)后不同的细胞移植部位是否会对植入细胞的存活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产生影响。方法:利用结扎雌性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来制作大鼠MI模型,3周后将3×106个5-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雄性大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利用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于雌性大鼠MI的边缘区(BZC组)和中央区(CZC组);在对照组中用相同体积的PBS分别注射于MI边缘区(BZP组)和中央区部位(CZP组)。分别在移植后的24h和4周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基因来观测移植细胞的存活量,在4周后利用心脏超声来评估心功能情况。处死大鼠后用HE染色法检测MI区的瘢痕厚度和心脏的膨胀系数,利用V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的BMSC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结果:在细胞移植后的24h和4周的细胞存活率检测中BZC组均显著高于CZ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心超检测结果中BZC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缩短分数(LVFS)均较CZC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增生检测中BZC组亦明显优于CZ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室形态学重塑检测中BZC组的膨胀系数较CZC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瘢痕厚度的检测中,BZC组和CZC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边缘区移植更有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继而能进一步促进血管新生和改善心功能。

  • 单位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