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深度媒介化”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计算基础设施的算法系统试图通过其标准化的计算过程和理性话语,对人与非人进行筛选、排序、区分和定义,人类社会逐渐对其形成交易性、功能性、制度性与意向性四维依赖。面对计算基础设施潜在的问题行为及权力关系,日常算法审计以用户在特定生活情境中与算法的交互为基础,通过识别问题行为、连接支持网络和启动修复性干预三种工作机理,迫使基础设施发生倒置,并从代码规则、公共价值与社会秩序三个层次进行修复。在这一过程中,日常算法审计实质上构成了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并揭示了基础设施的生成性本质。然而,由于日常算法审计“事后修复”的性质及囿于固有权力结构的限制,仍须正确审视其边界和局限性。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