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初诊时自然杀伤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atural killer cell counts,ANKC),以及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后ANKC的变化对治疗反应(治疗后3、12个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80例初诊CML慢性期(CML-CP)患者,均接受一代或二代TKI(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治疗,依据治疗反应分为最佳反应和警告/治疗失败两组,进行ANKC及相关临床资料对预后影响的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优化临床指标的cut-off值。结果:初诊时ANKC≥0.14×109个/L的患者3个月和12个月治疗反应明显优于ANKC低者(P <0.05)。TKI治疗3个月后达最佳反应的患者,3个月时ANKC较初诊时明显降低(P <0.001),而疗效为警告/治疗失败的患者ANKC则明显增高(P=0.017)。动态分析13例患者初诊、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时ANKC变化与疗效相关性,发现达最佳反应的患者,ANKC在治疗3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P=0.025),治疗12个月则较初诊时明显增高(P=0.015)。结论:CML-CP患者的ANKC为TKI治疗反应的有效预测预后指标,初诊时ANKC≥0.14×109个/L可预测最佳治疗反应。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