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大钊早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期间曾入住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在留学的特定情景下写下名篇《青春》,刊于《新青年》杂志。《青春》一文因其哲学内涵而被后来的研究者所关注,但该文更体现了"悲壮之精神"。李大钊继承了茅原华山作品《悲壮之精神》的"空间""绝对"因素,同时文中拉凯尔一人也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问题,经研究发现,该人为德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弗里德里希·吕克特。《青春》一文借鉴了《惜春杂话》中若干因素,如"不负青春""人生即美术""世人皆有失乐园"的表述。本文详细比较了两文,找出了《青春》对原作的参照与借鉴。《青春》一文又体现了相当的哲学内涵,其思想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如"相对观"等。《青春》论述重点在于创造出能够摆脱历史和传统束缚的变革主体——青年。为此,不仅要继承中国的历史和传统,还要思考如何改造。

  • 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