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支架内再狭窄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不良事件之一。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在PCI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围绕该机制筛选生物标志物对PCI后患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血液循环中微小RNA-140-3p(miR-140-3p)和TLR4表达与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PCI的2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有无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再狭窄亚组(n=44)和无再狭窄亚组(n=241)。另选取同期在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0例中老年(45~75岁)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miR-140-3p、TLR4相对表达量,再狭窄亚组与无再狭窄亚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合并症、生活习惯、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资料及PCI情况;miR-140-3p、TLR4相对表达量与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结果病例组患者miR-140-3p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LR4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亚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TLR4相对表达量、冠状动脉狭窄率高于无再狭窄亚组,miR-140-3p相对表达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再狭窄亚组,支架内径小于无再狭窄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PCT及TLR4相对表达量是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miR-140-3p相对表达量、LVEF及支架内径是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40-3p、TLR4相对表达量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798,与PCT的0.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LVEF的0.531(P<0.05)。结论血液循环中miR-140-3p和TLR4表达是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且二者对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生物标志物。

  • 单位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