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优化镇痛模式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3月择期经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68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常规镇痛组(C组)和优化镇痛组(M组)各34例,C组术后行常规PCIA镇痛方案治疗;M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然后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滴注直到开始皮肤缝合,切皮前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0.375%罗哌卡因25 mL在切口周围逐层浸润,术后同C组行常规PCIA镇痛。采用QoR-15量表分别对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3 d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24 h、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情况及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M组术后1 d、3 d的QoR-15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M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使用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M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延迟(P<0.05);M组术后24 h、48 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且术后镇痛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M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采用优化镇痛模式可以显著改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