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文出处为:Michela Bussotti,"Du dictionnaire chinois-latin de Basilio Brollo aux lexiques pour le marché:deux siècles dédition du chinois en Italie et en France", T’oung pao 101-4-5 (2015):363—406.作者米盖拉(Michela Bussotti),意大利汉学家,任职于法国远东学院(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与法国汉学家蓝莉(Isabelle Landry-Deron)一起,对《汉拉词典》(Dictionnaire chinois-latin)、1813年《汉法拉词典》(Dictionnaire chinois, fran?ais et latin)进行考查调研,她们的论文共同发表于2015年5月4日《通报》(T’oung pao)。她们在论文中相互引证,因故,《国际汉学》也同期发表她们论文的译文,便于汉学研究者准确了解法国和意大利出版汉语词典的历史过程与状况。多语种词典和词表的内容本身构成了文化迁移的标记,在出版印刷实践中又成为技术和革新的宝贵见证。对最重要的词典,实现出版印刷必须同时具备机构或国家意志和与之相符的经济手段。本文简要讲述叶尊孝(Basilio Brollo, 1648—1704)《汉拉词典》的多种版本情况,该词典曾是多个出版计划的底本词典,多数计划在18世纪、19世纪未能实现。文章回溯这些尝试中使用的不同印刷技术,以及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实施的出版计划得到的不同结果。拿破仑时期的重要意义不仅因为1813年在巴黎出版了《汉法拉词典》,也因为那不勒斯的"法国十年"(1806—1815)期间在中华书院(Collegio dei Cinesi)开展的出版实验。文章讲述了多种角色,如关心汉语出版和汉语教学的学者们、为发展贸易的出版商们所发挥的作用。

  • 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