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本期"海洋中华"选登的几篇海洋考古的作品,涉及北部湾史前海洋文化、西班牙太平洋航路舶来品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海南环岛盐业史迹调查、郑成功集团引进西式火炮的历史,以及两篇分别涉及史前与历史时代海洋考古会议的综述。广西考古研究所李珍先生的《北部湾沿海的早期海洋经济和适应性文化》一文,整理了广西、广东、海南、越南等北部湾沿海分布的距今7000年-4000年新石器时代贝丘和沙丘遗址内涵,分析这些遗址混生的渔捞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指出稳定的海洋经济在生业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凸显出鲜明的海洋性文化特征,构成了北部湾早期海洋性文化的主体。厦门大学吴春明《月港—马尼拉航路对中华文化史的贡献》一文,研究了近五百年来经由在西班牙"马尼拉帆船"泛太平洋航路传播东亚、再由月港-马尼拉航路接驳输入中国的美欧新物产、新技术、新文化等内涵,分析了月港输入的这些舶来品对近古中国的社会景观与生活内涵的影响,阐明这一"新海上丝绸之路"对丰富发展中华多元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