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身份识别符码,诗书画三绝也就成为评定文人画的标准。文人画是以"文人"为核心的创作主体,也可以说,是先有文人这一社会阶层,而后才有"文人画"一说。士,古代传统文人身份的称谓。自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文取仕,历代沿袭,故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都擅诗词,工书法,古称之为"士大夫"。文人画标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以书法为例,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他认为众多书气中,以士气最为可取。"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其他表达形式,都只是文人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魏学峰这样解读传统文人形象。对于魏学峰来说,文人并不仅仅指可以做文章,有学问的某一类特定人群,他认知中的传统文人应当是非常生动、立体的。这些人既非常有生活情趣,又在学术上广泛涉猎,最终融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历史上,四川一直都是中国文学发达之地,盛产文人。从初唐陈子昂到北宋苏轼,自两汉以来,古代四川文脉不断,并一度成为文化繁荣的高峰。南怀瑾曾言:一个文人必须到过四川,一生才不会有遗憾。在这样的文脉传承之中,即使是在当代真正复兴传统文人生活并非易事的境况下,四川文人也能在世事沉浮中守住自己内心的丰盈。而魏学峰则认为,与传统接轨并非是形式和技法上的延续,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原则上的坚守、态度上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