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期,欧洲电影制作人蜂拥进入美国电影行业,在好莱坞电影中引发了一种流亡批判。本研究分析了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狂怒》(Fury,1936)以探讨流亡和创伤之间的关系,并涉及了去国离乡、记忆、受害者/施害者的双重性与失去“家园”等众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