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脑电图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璐; 孙瑞迪; 罗小青; 匡光涛; 余晓莉; 江军*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0(03): 354-357.

摘要

目的以在婴幼儿脑电图监测中遇到的高大枕区"棘慢波样"λ波为切入点,探讨λ波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例具有高大的枕区"棘慢波样"λ波的5个月~1岁11个月患儿的脑电图,该图形在低频间断闪光刺激(intermittent photic stimulation, IPS)下频繁出现。以IPS作为诱发事件,参考诱发电位的叠加平均处理方式对5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处理。结果该λ波具有诱发电位性质,即同一患者在不同频率的闪光刺激下得到的叠加平均图形具有潜伏期一致、波幅不同、且与刺激具有锁时关系的特点。结论低频率的闪光刺激是鉴别该λ波的方法之一。该λ波的产生机制是枕叶皮层的视觉诱发电位未经叠加即显示出自发或诱发λ波,可能反映了部分婴幼儿枕叶皮层的高兴奋性。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