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并手术的胃癌患者,共1023例符合纳入标准。根据ROC曲线确定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及评分标准对F-PLT进行评分,分为F-PLT 0分、1分、2分三组;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FIB、PLT、F-PLT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并用Cox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 FIB与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性别、病理类型无显著差异(t=-0.687、0.344,P=0.495、0.734);(2)PLT与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t=-0.372、0.358,P=0.711、0. 721);(3) F-PLT评分与浸润深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X2=2.078、0. 445,P=0.085、0. 274);(4) F-PLT 2分4年生存率显着低于F-PLT 0-1分的患者(P <0.05)。结论血浆FIB、PLT水平对诊断胃癌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