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艺术作品的美学自主性生成于复制、挪用和循环的过程中,这导致任何一部影片的关联作品清单都难以穷尽。电影理论企图通过概念创造进行风格提纯,以确认影片的个性和原创身份。但由于理论本身的社交性质和折中色彩,概念的共存、流动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在理论和历史的夹缝里,概念成了一个空洞的幽灵。在破译电影理论身份的世界难题中,比较电影学可以成为一种基本策略。无论顺序比较主义还是语境比较主义,比较电影研究的目的都不是将肤浅的异同比较作为理论原创身份的注释,而是以知识生产的语言竞争和符号转换为思维,重视理论旅行中的本源差异,尝试在一个开放性视野中找到不同电影理论的思想之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