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昆珊; 徐世芬; 李璟; 程玲; 李国娜; 戴明; 王照钦; 马晓芃; 刘慧荣; 马喆*; 吴焕淦*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2020, 39(12): 1564-1569.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20.13.1038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PDQ-39)量表评分及步行20 m所需时间和平均步距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8、12周后UPDRS评分逐渐下降,步行20 m所需时间逐渐缩短,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8、12周后UPDRS评分逐渐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步行20 m平均步距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步行20 m所需时间明显增加,平均步距明显缩短,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12周后UPDRS评分、步行20 m所需时间及PDQ-39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物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

  • 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