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颌面部CT病例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和解剖学测量,回顾性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的常见临床症状与髁突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的156例患者,根据临床检查及主诉症状分为实验组(弹响组、疼痛组和张口受限组)和对照组(无TMD症状组)。患者于放射科拍摄颌面部CT,通过运行Mimics软件,获取三维重建后的下颌骨髁突形态,并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 对照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分别为(21.42±1.93)mm、(11.66±1.22)mm,髁突前后角度为(105.86±6.67)°;弹响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以及髁突前后角度分别为(21.47±2.38)mm、(10.64±1.10)mm、(97.38±6.76)°;疼痛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以及髁突前后角度分别为(21.25±1.04)mm、(12.17±0.81)mm、(104.00±6.73)°;张口受限组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以及髁突前后角度分别为(20.48±2.17)mm、(11.55±1.57)mm、(106.79±8.36)°。在有关节弹响的患者中,髁突前后径较对照组减少,髁突前后角度也相应变小;在伴发关节疼痛的患者中,髁突前后径较对照组增大;而张口受限组的髁突形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TMD患者的髁突解剖学测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TMD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