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非对称轧制中,由于轧辊的圆周速度不同,导致复杂的变形形式,包括剪切、压缩和刚体转动分量等。主要的显微结构改变是晶体织构的变化,对铝合金来说,这可以提高再结晶后的变形能力。本文将过程变量(每道次厚度减薄量(TRP)和速率比)与退火后的织构发展和塑性相联系,采用有限元模拟对应变分量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织构和塑性各向异性的实验数据。在轧板的中心,压缩分量绕横向发生晶体旋转,从而生成{111}//ND(法向)织构组分。在轧板表面,速度梯度的局部变化引起绕法向的旋转分量,从而使旋转立方织构增加。退火后,板材中心的主要织构组分得到保留,但织构强度降低。平面各向异性(Δr)降低,且在Erichsen试验中,在所有的条件下都得到相似的厚向异性和深冲性能。当速率比为1.5、TRP为10%时,Δr的减少量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