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行为学评分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培酮组、头穴丛刺组,每组9只;连续14天注射0.1mg/ml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以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别对利培酮组和头穴丛刺组大鼠连续干预14天:利培酮组大鼠应用利培酮悬浊液(0.4mg/kg)灌胃,头穴丛刺组大鼠依照《实验针灸学》选择“百会穴”、“前顶穴”、“神庭穴”、“囟会穴”、“通天穴”、“络却穴”、“曲差穴”及“五处穴”定位。在造模和干预14天后,各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及旷场实验以判断各组大鼠的造模及干预情况。实验结束后取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结果:经MK801造模14天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增加(all P<0.05),穿越安全平台次数、中央活动路程比和中央活动时间比减少(all P<0.05),海马中SOD、CAT及GSH-Px含量明显降低(all P<0.01或P<0.001),提示造模成功;干预14天后,与模型组相比,利培酮组和头穴丛刺组的上述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利培酮组相比,头穴丛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更短(P<0.05),中央活动路程比和中央活动时间比增加(P<0.05),海马中SOD、CAT及GSH-Px的含量更高(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认知障碍,提高其记忆学习能力,其机制与抑制海马中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