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建立末梢微量血维生素D质谱法检测规范和临床应用标准。方法横断面研究, 根据地域分布, 按照"省-市-医院"的技术抽样路线, 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来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 655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同一对象的静脉血和末梢微量血,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两种样本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种样本25(OH)D的相关性及转换公式。采用Bland-Altman法、Kappa分析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1 655名7岁以下儿童静脉血25(OH)D水平为74.25(59.50, 92.00)nmol/L, 微量血25(OH)D水平为68.75(54.44, 86.25)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4, P<0.001), 且两者存在相关性(r=0.95, P<0.001)。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转换公式:lg[校正微量血25(OH)D]=0.13+0.95×lg[微量血25(OH)D](R2=0.90, P<0.001)。校正微量血25(OH)D和静脉血25(OH)D的差值为(0.50±17.50)nmol/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者在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8~0.81)。静脉血25(OH)D临床界值30.00、50.00、75.00 nmol/L对应的微量血切点值分别为26.59、45.56、69.84 nmol/L。校正微量血25(OH)D临床预判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7~0.99, 灵敏度0.72~0.92, 特异度0.89~0.99)。结论经过标化的微量血质谱法可用于临床上儿童维生素D检测。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中山市博爱医院;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南京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