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过程中,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源流基本是由南方和北方两大源流所融合。南方沈农的历史源流可以追溯到1927年在上海创办的劳动大学农学院,1932年停办。复旦大学农学院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复旦大学大部分内迁至重庆北碚黄桷树镇建校后成立的农学院。当时大批人员涌入四川,尤其日本侵华战争的严重破坏,导致粮食、蔬菜和副食品等供应极其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1938年秋,复旦大学在重庆设立二年制的垦殖专修科。首批垦殖专修科学生入校后暂由理学院管辖,实行半农半读。通过这种教育方式,造就大批"耐劳刻苦、手脑兼全"的农业技术人才。时任代理校长吴南轩聘请前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院长李亮恭,负责创办垦殖专修科并任主任。1938年10月,复旦大学农学院开始正式招生。北方沈农的历史源流可以追溯到1906年成立的奉天农业学堂,其后屡经变迁直到1949年建立沈阳农学院,任命东北农业部副部长张克威为院长;1950年10月,沈阳农学院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改称东北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南方和北方两大历史源流融合,成立了新的沈阳农学院,铸就了今天蓬勃发展的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