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强震中下软上硬坡体同震崩塌发育,为了揭示这类坡体地震动的响应特征,在珙县五同村安置了强震监测仪,对斜坡表面和不同岩性的地震动响应进行监测,并记录到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两次地震。研究表明:(1)地震动响应规律有极强的方向性和距离性。两次地震相距监测站台的方向和距离不同,使M_S4.0级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反而比M_S3.2级地震小。(2)0~30 Hz的地震波在低地山岭的高陡临空面附近有放大效应。1~#监测点的主频小于3~#与5~#监测点,3~#监测点的主频最高。5~#点的幅值范围为0.018~0.055 m/s~2,3~#点幅值范围为0.036~0.087 m/s~2,3~#点相较于5~#点,其三向最高幅值同比放大了1.58~2.0倍。(3)泥质砂岩的主频在4.8~8.4 Hz,灰岩的主频在5.5~21.4 Hz,不同的岩层共振频率不同,灰岩对地震波的选频放大效应强于泥质砂岩。(4)地震波在不同高程的山岭斜坡部位具有选择放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高程越大地形放大效应越明显。
-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