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白红松; 王栋*; 寿建忠; 李长岭; 邢念增
来源:癌症进展, 2019, 17(14): 1716-1721.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9.17.14.28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诊断肾嫌色细胞癌2例。5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例。B超提示肿物均呈低回声,界限较清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或见少许血流信号。术后标本大体观察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肿瘤,切面呈灰黄色或灰白色,质软或质韧。肿瘤切片经HE染色、光镜观察,见5例肿瘤组织形态相似,主要由梭形细胞、小管状结构和黏液样基质构成。其中,3例患者的肿瘤伴有坏死(1例同时伴有出血),2例伴有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配对盒基因2(PAX2)阳性3例,配对盒基因8(PAX8)阳性3例,细胞角蛋白7(CK7)阳性4例,CD10阳性2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2例,细胞角蛋白18(CK18)阳性2例,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2例,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4例,高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CK34βE12)阳性3例;CD117染色均为阴性,共5例。上述病例经病理诊断均为肾脏MTSCC,T1a期2例,T1b期3例。术后随访7~60个月,中位随访36个月,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 MTSCC影像学表现为肾脏低血供病变,界限清楚。术前可被误诊为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最终依赖术后病理确诊,手术为其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但若存在复发和转移,需进一步积累经验以评价其预后。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