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拔梯度造成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等环境异质性会影响树木的生长,但是不同树木的生理差异也决定了树木资源分配权衡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探明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海拔和树种效应差异,该研究以祁连山两个优势针叶树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高海拔(3 300m)和低海拔(2 850m)两个采样高度,采用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两个树种NSC及其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叶、树干、粗根和细根间的NSC及其组分含量的资源分配权衡特征,明晰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生长限制因素和生理生态适应机理。结果表明:(1)低海拔青海云杉整株和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高海拔青海云杉;而低海拔祁连圆柏整株和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均显著低于高海拔祁连圆柏;(2)不同海拔两个优势针叶树种可溶性糖主要投资在叶,而淀粉主要投资在粗根和树干;(3)高海拔青海云杉的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显著高于低海拔青海云杉,说明高海拔青海云杉将更多的碳用于生长,而低海拔青海云杉将更多的碳用于储存;(4)海拔、树种、器官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NSC及其组分含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其中树种分别解释了NSC、淀粉总变异的38%和37%;器官分别解释了可溶性糖、可溶性糖:淀粉总变异的68%和42%。该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生长限制因素及其资源分配权衡,为理解不同海拔和不同树种的生态适应机理以及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