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20062015年北京市定陵、官园、琉璃河和前门这4个站点的O3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水平、变化趋势、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和前体物、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定陵站十年平均浓度水平最高(65.2μg·m-3),其次为琉璃河(53.4μg·m-3)、官园(49.6μg·m-3)和前门(40.4μg·m-3).定陵O3浓度呈下降趋势[0.5μg·(m3·a)-1],而官园[0.9μg·(m3·a)-1]、琉璃河[0.3μg·(m3·a)-1]和前门[0.3μg·(m3·a)-1]均呈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各站点O3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68月,出现频次最高的为7月(17次),平均月均浓度为99.8μg·m-3;最低值均出现在11、12月和1、2月,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月(14次),平均月均浓度为16.6μg·m-3.从日变化来看,近年来O3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近3年峰值均在15:0016:00出现,提前了12 h.2015年定陵站O3重污染天数达到11 d,比2013年增加了10 d,表明近年来夏季北京下风向山区的O3重污染状况愈发严重.与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定陵站O3浓度与NO2浓度呈正相关,其余站点两者浓度均呈负相关,暗示定陵站O3生成的前体物控制区可能为NO2控制区,而其他站点为VOCs控制区.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O3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和气压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对O3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压和湿度.当日最高温度超过30℃,相对湿度介于30%至70%之间时,北京市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超过200μg·m-3的概率较高,空气质量级别会达到轻度至中度污染的级别.
-
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