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为特征的高消耗代谢性疾病,可诱导产生骨骼肌萎缩。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异常释放可引发骨骼肌组织信号转导异常,使蛋白质合成及降解失衡而引起肌萎缩。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胰岛素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 AKT既可以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使叉头框蛋白O转录因子(FoxO)磷酸化从而抑制某些泛素连接酶(如MAFbx/atrogin-1和MuRF1)或自噬相关基因的转录。2型糖尿病状态下的IGF-1/PI3K/AKT通路减弱是导致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现有常用抗糖尿病药物在调控骨骼肌蛋白的合成与降解方面存在差异。文献报道,具有抗2型糖尿病肌萎缩作用的药物包括噻唑烷二酮类、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葡萄糖钠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仍旧存在争议或者对骨骼肌萎缩具有促进作用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和部分磺酰脲类及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本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梳理分析,及所涉及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为抗糖尿病药物在2型糖尿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物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