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个关于宗教语言的规范性论题的讨论试图表明,对于本体论证明的一种内涵式的弱解读,可以回应K-H(Kaufman-Hick)论题:因为上帝(假设其存在)是无限的,超越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任何语言思考中的概念描述他或指称他,即不能把握他。究其本义,K-H论题的核心观点为:任何上帝—谓词即使有内涵,其外延也是空的。在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普兰丁格的当代证明,可以看作自安瑟伦以来的各种本体论证明版本的综合,既保存了其关键前提与结论,又避免了其中的各种困难。普兰丁格证明的弱版本:第一,定义了一个普通的上帝—谓词G;第二,仅由某种模态逻辑得到结论:如果G有内涵,则G的外延非空。这个结论,直接反驳了K-H论题...
- 单位